-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交界,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地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全县南北最优点81公里,货色最宽处52公里。全县领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跟渝湛高速公路直通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光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上风显明。
全县辖8乡(其中1个民族乡)16镇,成都相亲网,桐柏,总人口65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县国民政府驻娄山关镇,邮编:563200。代码:520322。区号:0852。拼音:Tongzi Xian。
全境基础上呈中山峡谷地貌,间有少许山原、深丘、宽谷及山间盆地。县境最高峰狮溪镇柏枝山的牛角寨海拔2227米,最低处坡渡镇羊磴河入重庆谷口,海拔310米。县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分辨流入赤水河、綦江及乌江3条长江上游干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潮湿气候。
地形地貌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带,因为结构系统庞杂,构造活动强烈,冰川作用明显,溶蚀、侵蚀并存,构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全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外形,羊磴河、松坎河、桐梓河将全县切割为三个各具特点的地貌单元。县境内兼有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状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高地、漏斗、竖井、盲谷亘古未有,暗河、溶洞十散发育。
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最顶峰为狮溪镇柏枝山南牛角寨海拔2227米,最低点为坡渡镇渝黔界河面,海拔310米,绝对高差达1917米。
山脉水系桐梓县山脉均系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大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蒙山山脉系娄山山脉的支脉,主脉由娄山山脉中部西行横亘于县境中部后再向南、北向延展,南至十二茅坡,北达尧龙山。主脉凉风垭呈东南向,是县境南北分异的分水岭,其南为浅切割的中山、坝子,其北为深切割的中山峡谷。县境内海拔大于1700米的主要山峰有18座:柏枝山牛角寨(海拔2227米,为黔北第一高峰)、箐坝大山(主峰红山2028米)、白马山(1944米)、冒角尖(1927米)、黄莲大山(1871.9米)、黄砂岩(1871,桐庐.9米)、分水岭(1820.7米)、花坝大山(1814米)、二层岩(1796米)、尧龙山(1795.9米)、大岩顶(1779米)、顶箐(1778米)、大梁岗(1770米)、神仙山(1768.7米)、大窝盆梁子(1750米)、硫磺顶(1749.3米)、大土湾梁子(1732米)、黄岭岗(1730米)。
县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天府论坛,分属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计有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河流等级为:干流7条,桐城,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18条。主要河流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集雨面积2919.45平方公里。
桐梓河主流总长度91公里,总集雨面积2254.45平方公里(县境内集雨面积1162.5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21条,多年均匀流量17.76破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6.25亿立方米。重要支流有溱溪河、天门河、混子河(小河)、高桥河、斋郎河、风水河、盘龙河等。
松坎河总长度64.55公里(县内55.3公里),总集雨面积1103.96平方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039平方公里),境内有木瓜河、水柴河、新站河等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17条。
 ,桐乡; 羊磴河总长87.23公里(县境内54.93公里),总集雨面积1126.56平方公里(县内集雨面积717.95平方公里),境内有羊岗溪、鲤鱼河、马桑坎河等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支流10条。
气候土壤
桐梓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潮湿性气候区,四季不甚明显,水热同季,雨量充分,干、湿季显著,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酷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区散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征婚网; 桐梓多年平均阴天数24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91.6小时。1978年中心景象局收拾的全国气象之最中列出桐梓年平均总云量8.4,年平均低云量7.2,冬季低云量8.5,均名列全国第一。桐梓年均温14.6℃,最冷月4.1℃,最热月24.5℃。因为海拔高差大,天气垂直变更差别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桐梓属全省少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038.8毫米。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是起码,呈冬干夏湿景象。
县境内土壤有水稻土类,面积434.1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0.49%。其中酸性土壤46.37万亩,微酸性土壤238.76万亩,中性土壤122.41万亩,微碱性土壤9,桃源.04万亩。
1981-1986年全国第二次泥土普查材料表明:普查期内全县土地总面积480万亩,其中耕地133.13万亩(稻田37.89万亩,旱地95.24万亩),园地1.15万亩,林地184.04万亩,疏林草地10.3万亩,城乡居民点用地5.69万亩,工矿用地0.07万亩,交通用地2.14万亩,水域4.52万亩,特别用地1,桃江.48万亩,未应用土地31.9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