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中,特别是管理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首因效应”,它是初次见面时的印象对以后的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外貌管理也是源之于这个理念,它可能还包括你的衣着和言谈举止,而更深层次的哲学就是良好的“外貌”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外貌管理也可能是你的一个资源,一个为你带来人际关系的资源。
在美国,外貌管理也是一门“必修课”。
刚赴美的两个月,研究同学的穿着打扮成了我适应学校环境的一部分。
不管是哪所学校,社交圈金字塔的顶端永远是一群帅哥靓女。学校也鼓励学生独立培养管理外貌的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学校都会要求学生正装出席全校性的晚宴:学生们分坐成一桌桌,一边交流一边优雅地吃晚餐。

在我的高中,这类社交活动叫Vespers。Vespers的着装要求很严格,男生西装革履,女生则要穿正规的礼服,衣装不整洁、不正式则会被教导主任“赶”出晚宴。
每次Vespers,我的美国朋友都会花整个下午挑衣服、化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能理解她们对美丽的重视,心想:好不好看又不会上成绩单,花这么多心思干什么?
每次Vespers,我假装身边那群忙里忙外的女生不存在,一个人在寝室里写作业,直到开始前一小时才起身准备。我不记得自己第一次Vespers穿了什么,但当时一位韩国女生的经历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高一时,学校里韩国人很多,中国人寥寥无几。当我们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踏入餐厅时,我身后的韩国朋友被教导主任叫到了一旁,因为服装不达标而被严厉地批评了,仿佛曾经在国内的我被教导主任指着刘海大声呵斥一样。不过,这次教导主任说的是:“你为什么不好好打扮自己?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其实,外貌管理是塑造自己公众形象的一部分,美国学校提倡外貌管理并不是要鼓励孩子互相攀比、以貌取人,也不是像国内一样,为了维持良好的学风告诉孩子外表是虚的、不重要的,而是应该正视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看脸的世界”的道理就在于此,就此,我的一位就读于斯坦福的男性朋友说过一段让我十分共鸣的话:“既然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而且全世界通用,那么我们为什么去强调外貌不重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改造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有改造自己的觉悟。99%的人是不丑的,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外貌,敢于追求美。很多时候,只要阳光、干净,其实就足够了。”
相对于国内的孩子,留美的孩子更早地认识到了外貌管理的重要性。国内的经典女“学霸”形象无非是架着眼镜,扎着马尾辫,每天素面朝天,而国外学业有成的女生却都长发飘飘、打扮潮流!
为什么这些“学霸”都才貌双全呢?其实,对她们而言,外貌管理本身和刷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包括保养、化妆和衣着打扮,就能够提高的能力。就连我的一位普林斯顿“学神”朋友每次参加完女性学术社交活动后都会对外貌管理进行反思,她说这是活动中她“最大的收获”。

我常想,若外貌管理的概念能更早地进入中国家庭的教育中,结果会如何呢?
在西方家庭,这类观念很早就通过家人的言传身教进入孩子的脑中。不是教育子女追求品牌,而是培养品位。实际上,外貌和考试一样,一旦有了自由管理的空间,每个人对其不同程度的付出就会形成差异和竞争,而竞争就会带来压力。
我很感谢留学给了我尽早正视外貌的机会,毕竟求学于美国的目的就是摆脱知识的过滤、让自己在各方面变得更具竞争力。
所以,在高中四年里,我在做“学霸”的同时,每个早晨都会仔细穿衣打扮,几乎每天都有人夸奖我的衣服搭配。四年时间里,我也和专业设计师一起,为学校舞台剧做服装设计和妆容发型设计,在高四的时候设计了自己的时装作品。无形中,外貌管理的意识给我带来了人际资源,增添了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发现了隐藏已久的另一面——那个自信、美丽、热爱时尚的自己。 转自:新浪教育 踏出美的第一步,就是踏出美好人生的第一步。美不是悟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欢迎更多的朋友能加入色语形象设计,开启美好人生!
色语形象设计,你身边的形象服务机构。
短期形象提升精品课
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从仪态 妆容 发型 服装全方位提升自己。
VIP一对一个人服务
根椐顾客的脸型 肤色 身材 职业性格进行一对一的测试定位服务,找到顾客的着装规律
专业形象顾问课程
想从事形象顾问行业或想做为个人兴趣,为自己或家人做装扮的人群。
企业员工形象培训服务
商务礼仪 商务着装 服装搭配 化妆
更多时尚咨询敬请关注:色语形象设计
常按二维码 可关注色语形象设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