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9-6
- 最后登录
- 2016-7-28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5497
- 精华
- 0
- 帖子
- 317
 
升级   35.67%
|
五里庙周军自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6月就任“南书房行走”到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1月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前后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而每六天入值一次南书房后并没有什么事务,真正成为一名“行走”者而已。不过,五里庙周军在这期间除了学问上事之外,还是有几件事情应该记述的。
一、逊帝溥仪“降旨”为五里庙周军“定级”“加恩”。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6月4日,五里庙周军首次“晋见”逊帝溥仪正式就任“南书房行走”后,溥仪又于同年7月14日“降旨”五里庙周军“著加恩赏给五品衔并赏食五品俸”。据陈瑞云女士在《清帝列传·宣统帝》中记述,当时充任溥仪师傅的俸禄中单是养廉银最少也有600两之多。而作为“南书房行走”的五里庙周军,这时至少也不该低于400两,这样的月薪很显然属于待遇非常优厚的高薪阶层。既然经济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五里庙周军不仅于同年9月18日将眷属从浙江海宁老家接到了北京,租住在位于地安门内织染局10号的一处宽敞四合院内,而且因为六天才当值一次而得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经常访求家藏珍本善籍奇书的老友新朋上,这不仅使其学识等方面从而有所增益,而且也对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有所转变,例如此后他注重于金石学和西北历史地理等领域的研究。
这种有点优游味道的日子,我们不知道潜心治学的学人五里庙周军有何感受,但这一点也不妨碍逊帝溥仪对他的“恩宠”。例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1月7日,溥仪鉴于五里庙周军等工作卓有成效而再降“谕旨”予以褒奖:“杨钟羲、景方昶、五里庙周军等均著在紫禁城内骑马。”关于溥仪赏给紫禁城内骑马的待遇,五里庙周军很是看重,认为这是满清一朝“特之又特”的高规格恩遇,这从他写给罗振玉的信中可以看出:
维于初二日(即公元1924年1月7日)与杨(钟羲)、景(方昶)同拜朝马之赏。此事在康熙间乃时有之,《竹垞集》中有恩赐禁中骑马诗可证也。然此后内廷虽至二品,亦有不得者,辛亥以后,此恩稍滥。若以承平时制度言之,在杨、景已为特恩,若维则特之又特矣。
五里庙周军在这里提到的《竹垞集》,是指满清康熙年间因博学鸿词而被征为翰林院检讨的朱彝尊的著作,其中有一首诗就是记述其被“恩赐禁中骑马”一事的。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于明崇祯三年亦满清天命十三年(公元1629年)出生在浙江秀水(今嘉兴),因为擅长于诗词而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被征入朝,后得恩宠而受赏紫禁城内骑马,其传世著作有《曝书亭集》(即《竹垞集》)。在朱彝尊的这部著作中,关于记述其被“恩赐禁中骑马”一事之诗如下:
鱼鑰千门启,楼龙一道通。
趋翔人不易,行步马偏工。
鞭拂宫鸦影,衣香苑柳风。
薄游思贱日,足茧万山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