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圈席”,第三者“扩军” ——微评90后中的第三者 前不久有一起绑架案:李某妻子与90后男子小张网恋并发生关系,李某一怒之下将小张暴打一顿,随后李某准备报警。小张害怕事情败露阻止李某,并答应给李某10万作为交换条件,李某遂打电话向张母索要“赎金”。这更像一场闹剧,但90后当小三却早已不新鲜。在某些90后的眼中,小三并不丢人:他们不过是凭着年龄的优势打败年老色衰的情敌,赢得黄金或是爱情。大众开始议论,究竟是什么让“第三者”与“90后”产生了交集。 追根溯源 纸醉金迷的社会。经济学有个二八定律,即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巨大的落差刺激着经济也煽动着大众,很多人甚至觉得成为20%便能俯视一切。所以大家表面故作轻松,私下拼得死去活来:不能比别人更慢拥有iPhone 4S、不能比别人更晚穿上巴黎时装周的衣服、不能比别人更后开上最新款的玛莎拉蒂······然后我们的社会,炫富蔚然成风——长者斯如此,何患无后人。 不思进取的自己。部分90后比较自负,比较倔强,比较没有真正的思想。没有信仰,这是这群90后的致命伤,正因为如此这群人才会轻易掉进金钱的陷阱、爱情的幻想。他们一直听着80后谈社会不公,工作不易,金钱万能,所以他们向往金钱,更向往不劳而获。没有生存技巧,只能出卖,出卖年轻,出卖灵魂。 对症下药 一、媒体人纠正报道角度。新闻舆论不是市井言谈,会影响社会舆论,太过肤浅或者世俗都会直接误导百姓,从而引起拜金风潮。现在的新闻媒体过分渲染高新电子产品的“必不可少”性,本来应该称赞科技最后却变成了推销产品。所以笔者建议传媒界对传媒人开展相关培训,让其自身意识到自己在报道时的职责与应有态度:对高新产品的宣传绝不是只站在消费享受的角度,更应该点出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二、取缔低俗电视节目。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那些曾经上节目宣称“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年度人物”,才会使部分尚不成熟、追求个性的90后片面追求金钱。笔者的意见是,电视节目可以平民化,但嘉宾必须具备相当的素质,节目整体更是要坚持正面的引导,倘若为了收视对恶习推波助澜,应予以强制取缔。 三、规范网民言论,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某90后大学女生前不久上传裸照“求包养”,网友中起哄转帖不在少数。互联网时代,90后网民众多,涉世未深的他们面对哗众取宠的事情辨别能力差,中国急需出台一套专门的方案限制网友所谓的“言论自由”,纯洁互联网,避免对90后的负面误导。 四、90后自立自强。90后的成长环境是使世界更加紧密的信息时代,网络快速地整合、更新全球资讯,90后的知识来源比之前的任何一辈更加快速、充足、广泛,更容易“纳百家之言”。如此一来,90后同时拥有了与时俱进性、思想多元性两大优势,加之“年轻”这一90后最大的资本,90后还愁“难于立足于世”?第三者的身份沉重而单调,实在不符合90后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初衷。 注意:本文作者所指“90后”,只是指的部分人。当然,80后、70后甚至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个别人有意或者无意充当着“小三”或者“小四”的角色。此处笔者仅以“90后”中的个别现象说明社会问题。个人观点,请勿抨击。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80262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