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2
- 最后登录
- 2011-11-2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30
- 精华
- 0
- 帖子
- 146
 
升级   76.67%
|
据榆林靖边县新庄派出所王警官先容,割腕男子姓柳,今年22岁,系榆林某工厂员工,被救后意识苏醒,但始终坚持缄默,正在靖京核心病院接收医治,目前情感安稳,已无大碍。
“所有产生于我,对每一个人来说它都会是雷同不高兴的教训。”
5月16日下战书,一名陕西男子持续将数张本人割腕的照片发到微博上,文字当中吐露出了为情所困厌世轻生的意思。网友们纷纭转发微博,在留言中进行劝阻,并依据他在网上的留下的信息寻找这名男子。根据网友反应的情形,西安榆林两地警方敏捷举动,经由5个多小时的搜查,榆林警方于晚上22点左右将该名男子找到,破行将他送往医院。
“我不任何理由需要单独扛下全世界的重任。”
“我心中的苦楚与胆怯祗要说出来,就会像放下重担,让我松口吻。”
据懂得,国外曾发生过一起悲剧,2010年圣诞节当天,国外有一名精力抑郁的妇人在人气社交网站Face-book上宣称服食了适量药物自杀。但她在Facebook的逾千名“朋友”竟无一施以援手,局部网友还叱责她说谎,终极她未得到及时救援而逝世亡。
在陕西的这起“微博直播自杀”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呐喊,不要轻视自杀者,不要把“微博直播自杀”当做“狼来了”,因为这是“自残者”在发出求援讯号,他也可能正盘算把这主意付诸于行为,所以不要禁忌,必定要做些什么。不要由于猜忌耽误了对性命的救济。
西安慧舟心理工作室专家认为,与其说这是一场“自杀直播”,不如说是自虐的心理在作怪。从微博内容来看,这是由详细事件引发的自杀或自残行为,当事人从实质上来说是盼望以损害自己身体为代价,来换取别人的尊敬或关注。通过关注范畴的增添,来开释自己心理上的压力,补充事实生涯中受到的挫折。这种方式是非常过错,不值得倡导的。
自杀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疼痛、焦急、抑郁、恼怒和内疚的情绪特征,多数自杀者有不稳固、不成熟的神经质倾向,常以冲动性的行为如酗酒,过量服药,自伤自残等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助人篇】
自杀者的心理特点
【自助篇】
千余网友围观“自杀” 无人伸援手终酿悲剧
聆听:一个想自杀的人最需要有人凝听他的心声、听出他的感触,这就是一种支持的力气。
求援:当有即时的危机可能,请不要抛下他,你可与任何可征询的机构或信任的人寻求支持,或报警处理。
如何能缓解“自杀情绪”
“若有须要,能够向我的家人与友人追求帮助。”
树立关联:对他表明你真挚的关心,自动关怀他、激励他。
常缺少长久而普遍的人际来往,躲避社交,难于取得较多的社会支撑。对新环境适应艰苦。
西部网讯 (记者 孙昊)5月16日,发生在陕西的一起“微博直播自杀”事件引起宽大网友的关注,在警方跟网友的独特尽力下,“微博直播自杀”的榆林男子柳某(查看微博)获救,目前柳某身材已无大碍。有网友对柳某的做法表现质疑,也有网友呼吁,不要质疑轻生者的自杀信号,不要因为猜疑耽搁了对生命的救援。
自杀者个别采取非此即彼和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来剖析处置问题,易走极其,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道路,在挫折和困难眼前不能对本身和四周环境做出客观评估;对难题常不能准确地估量,或缺乏解决困难的技能,敷衍应激机制枯燥僵硬,缺乏耐烦,盼望即时胜利,即时满意,行动存在激动性和盲目性,不计成果;对人、对事、对己、对社会均偏向于从昏暗面看问题,心存成见和敌意,从思维和情感上把自己与社会隔分开来。
直播帖疑似炒作 专家倡议年青人应减压
有数据表明,在中国,自杀死亡数是交通事变丧生数的两倍。自杀未遂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每反复一次,自杀危险回升一级。10%自杀未遂者最终死于自杀,33%自杀死亡者既往有过自杀未遂史。对自杀未遂者进行有效的干涉可减少自杀的发生。
【人际关系方面】
【感情方面】
“微博直播自杀”事件发生后,良多网友都在踊跃呼吁劝阻,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以为此举有自我炒作之嫌。从去年开端,在全国已经发生数起“微博直播自杀”事件。而此前,还有过“论坛直播自杀”、“QQ直播自杀”,当事人都受到一些网友的质疑和批驳,不少人质疑当事人在哗众取宠或自我炒作。
微博推举 | 本日微博热门(编纂:SN021)
【认知功效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