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赶紧注册吧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 [复制链接]

注意:1、各网友务必提高交友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参加非天府交友网官方举办的见面交友活动,以防酒托,饭托或引发其他危险;请详细阅读《天府交友网服务条款》和《免责申明》!

Rank: 6Rank: 6

升级  9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3:2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论语》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仲春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巨大的思惟家和教导家,儒家学派开创人,世界最有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占有关记录,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去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本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维重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留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bull;学而》
  翻译:孔子说:“甜言蜜语,一副和睦善良的神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学而》
  翻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重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誉,广泛地与世人友好,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4、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bull;述而》
  译文:孔子不谈怪异、暴力、变乱和鬼怪之类的事情。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严厉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于别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bull;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白叟家是靠平和、仁慈、恭顺、节省、谦虚来获得人们信任的。”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bull;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懂得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懂得别人。”
  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用刑法来处分,人民固然能防止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法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管理,用礼来束缚,国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发地]改过。”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和谐,而不是相互勾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互相勾结,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bull;子张》
  译文: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bull;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
  1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bull;子罕》
  译文:孔子没有这四种弊病:不凭空猜想,不相对确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日夜。” 《论语&bull;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慨道:“消失的时间像河水一样呀!昼夜不停地流去。”
  17、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bull;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国家的部队,可以损失元帅,(然而)一个男子汉,却不能逼迫废弃自己的主意。”
  1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bull;子罕》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遇事不困惑,仁德的人常常乐观,英勇的人无所害怕。”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bull;颜渊》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玉成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那些道德程度低下的小人,则与此相反。” 2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bull;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合法,即便不宣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再三告诫,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21、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论语&bull;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派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渊博的人交友,这是有利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友人,同擅长曲意逢迎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bull;子路》
  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后果,反而达不到目标;只顾面前小利,不讲久远好处,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bull;微子》
  译文:从前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努力争夺。
   《大学》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年龄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是黄帝的后辈。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涵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在儒家文明中存在承前启后的主要位置。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解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发挥光亮的德性,在于亲热庶民,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动摇;抱负坚决才能够平静不躁;沉着不躁才可以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能力够有所播种。 每样货色都有基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端有终结。清楚了这本末始终的情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磊落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度;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涵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取得常识;获得悉识的道路在于意识、研讨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失掉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理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素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品格高贵的君子,老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请求别人做到;应当先去掉本身的恶习,而后才干批驳别人,使之改恶从善。不采用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本人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财产能装潢屋宇,道德能修养品性。胸怀广阔,体态做作安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5、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译文:正人尊敬英明的人,敬爱他的族人;君子以得到利为快活,整日为得利奔忙。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做到天天都新,新了还要再新。
  7、《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译文:《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凸起地位上来的,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敬《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测验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道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本质上用古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掌握的“不偏不倚”。《中庸》就是遵守中道,保持原则,中庸之道,无过无不迭。在处置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固、协调。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育成为具备幻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温和合”境界。
  1、天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胆怯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人的天然天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依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分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闻声的处所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显明,越是轻微的地方越是明显。所以,品德崇高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严的。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不表示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当前合乎节度,叫做“跟 ”。“中”,是人人都有的天性;“和”,是大家遵守的准则,到达“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成长繁育了。
  3、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能够为道。
  译文: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假如有人实施道却排挤别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4、凡事豫则破,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先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任何事件,事先有预备就会胜利,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谈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止;做当时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懊悔;途径预先选定,就不会穷途末路。
  5、诚之者,择善而执拗之者也:博学之,审讯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译文:努力做到真挚,就要抉择美妙的目的执著寻求:普遍学习,具体讯问,周到思考,明白分辨,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毫不罢休。
  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非常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然可能做到这样,虽然笨拙也一定可以聪慧起来,虽然纤弱也必定可以坚强起来。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爱好学习就亲近了智,尽力履行就濒临了仁,晓得耻辱就靠近了勇。
  8、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提拔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这个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他有没有)仁心。”
  9、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宽大而尽精微,极高超而道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尊崇禀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道德既进入宽阔博大的境界,又深刻到精微细妙之处;既有极其高明的修养,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10、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认为大也。
  译文:世间的万物一起生长而不彼此损害,各种法则独特存在而不抵触。小的道德良多,都在分辨推行着,大的道德却在始终安排着人们,从这里就可表现出天地之大(无所不容)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保护您的个人隐私,防止被恶意盗用,在论坛中不得留下手机、QQ、邮箱等联系方式,否则将被屏蔽!,若有需要,请发送站内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赶紧注册吧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时尚 娱乐 成都婚庆公司 网站制作天府星空
Copyright © 2010-2011 天府交友(Www.Tflov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