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翻译,开网店,当自由撰稿人,做家教……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没有通过规范就业渠道获得固定职业,而通过同时打数份短暂“零工”获得收入的大学生隐性就业族越来越多。 虽然没有固定的工作,也不像上班族那样收入稳定,但不少隐性就业族靠打零工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 朴文香来自吉林延边,是山东理工大学大四的学生。她的母语是朝鲜语,汉语说得也很溜,高中之前学日语,上大学后学英语,大三时她就考过了日语一级,大四又把英语四级拿了下来。现在朴文香晚上给几个韩国学生做家教,白天翻译资料,有时还能接到同声传译的活儿。“上班族也没我忙。”朴文香笑称,“最少的一个月我都能拿6000多元钱,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赚了 5000多元。” 并非所有的隐性就业族都是高收入者。毕业于佳木斯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马莉自 2008年离校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回到家乡济南找了一份兼职做瑜伽教练。“ 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人都不来健身了。学员少了,老板也要给我降低课时费,4 月份我只赚到了1300多块钱,去掉房租所剩无几。” 中国就业网今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7.84% 的高校毕业生赞成隐性就业。而隐性就业族作此选择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甘之如饴者,也有被逼无奈者,还有人把隐性就业当作寻找正式工作的过渡。 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成为隐性就业者,就意味着告别了“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人们普遍认为,隐性就业确实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没有触及根本,隐性就业族本身就面临着很多“麻烦”。 现在还是大三的小李,就在空余时间开了圣才的一个微创业扣1779832304网站,专门经营考研考博和职称考试的远程资源,在课下的时间宣传一下,一个月下来也能到几千,这也算是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坦言道,到了大四不不用担心了,因为做的还可以,他打算把这一份工作做成全职的形式。 肖培树指出,要对隐性就业族及其收入做一个系统的统计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收入也不稳定。“应该将隐性就业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其参保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制度的层面给予他们更多支持,这是比较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