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9-6
- 最后登录
- 2016-7-28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5497
- 精华
- 0
- 帖子
- 317
 
升级   35.67%
|
五里庙选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那么,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怎样呢?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揭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
五里庙选举身体健康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有了健全的身体,才能谈得上有健全的精神,“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体状况对于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大脑的急性和慢症,会引起某些心理疾病。近几十年的一些研究证实,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确属于大脑疾病。例如,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的主因是酒精中毒引起的脑疾;麻痹性精神病的主因是梅毒引起的脑疾;老年精神病的主因是血管硬化所造成的脑疾。临床上还发现,当人脑由于外伤或疾病而遭受破坏时,他的心理活动就会全部或部分地失调的事实已在第二章论述过,这里不加赘述。
五里庙选举除了神经系统之外,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量虽然极微,但它对心理功能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甲状腺是大家极熟悉的一种激素,它主要功能是控制个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当甲状腺分泌过多时,代谢作用将加速,并伴随着个体肢体颤抖、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紧张反应,甚至有妄想及幻觉出现,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也受到影响。反之,当甲状腺分泌不足时,代谢作用就会降低,整个心智活动都趋向迟钝、反应缓慢、记忆减退、思维迟滞,且常有抑郁的倾向。经治疗,甲状腺分泌正常,以上症状就随之而消失。
上面所举事例说的是身体状况对于心理方面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可以举出许多事实来说明心理状态对于身体情况的影响。古今中外研究得最多、日常生活中也最易见到的就是情绪对身体情况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生理学家坎农(Canon)于本世纪初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一个实验是用狗和小孩作对比研究。他先把食物放在饥饿的狗面前,然后拿走,经检查发现狗分泌了大量的胃液,说明食物诱发了狗的食欲,促进了胃液的分泌。可是对饥饿的小孩进行同样的试验,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小孩不能立即得到食物,因而急得啼哭起来,经检查胃中无任何胃液分泌,这证明小孩的情绪抑制了胃的分泌功能。约瑟夫、布雷迪用电击猴子的方法来作实验。在一个笼子里关两只猴子,一只四肢被捆住,一只可以自由活动,每隔20秒钟给笼子通电一次,使两只猴子接受一次电击。笼子里有一根压杆,只要猴子在到20秒钟时压它一次,就可以免遭电击。为了避免电击,那只自由活动的猴子老是提心吊胆地惦记着在20秒钟快到时去压一下杆,因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后来得了“胃溃疡病”,而另一只猴子因四肢被捆住,动弹不得,只好躺在那里听天由命,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实验虽然不能用人来做,但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受情绪所制约。人在生气、恐惧或焦虑时,食欲常会减退,但胃的蠕动、胃壁充血、胃液分泌量和酸度增高。这一反应如连续出现,会使胃壁部分受胃酸的侵蚀,而形成溃疡。又如人在愤怒的情绪下,血压升高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倘能使愤怒发作出来,那么紧张的情绪就得以松弛,升高的血压也就下降到正常的水平。如此种愤怒长期受到抑制,不能发作出来,紧张的情绪长期不能平息下来,那么就有可能引起血压调节机制的障碍,而形成功能性的高血压症。这一类病症的共同点是:因长期的不良情绪的作用,而导致器官功能的失常或组织的损伤,现代医学上把这种疾病称之为“心身疾病”。这类疾病除了上面列举的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外,其他还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性厌食症、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神经性皮炎、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月经失调等。根据心理生物学研究发现,个性特征、情绪体验等心理因素也与癌症有关。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或紊乱,会促使实验性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临床上也不断发现,癌症病人发病前往往有长期的心理矛盾、不安全感、压制愤怒、不满等情绪体验,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五里庙选举过度忧郁的历史。因此有人认为一个人情绪过分紧张或精神受到严重刺激,都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能力抑制,同时引起激素分泌紊乱,致使机体抵制或回避致癌物作用的能力下降,形成癌症发生的有利条件。 |
|